“大圣”难道就敢于冒这个风险吗?显然不是。他们的确很会做批发。刀郎这么抢手,还按照以前先批发后收钱的方式,520万的保底数只能让“大圣”最后什么都不剩。所以他们采取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批发方式,这是在1982年以前中国音像制品经营的模式,而且,只有大部分订货的钱款到位之后,他们才开机生产。到目前为止,第二张专辑订单数字已经超过了400万。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发行公司把风险和压力转给了零售商,零售上只有好好卖正版,才能盈利。一箭双雕,既摆脱了资金回收的压力,又遏制了盗版。 李松强走到路边,在一块空地前停了下来,他把夹在腋下的一卷纸轻轻摊开,足足有20米。他看着纸上一行行黑压压的字,脸上流露出一种难以言状的表情。这上面记录的是他上个月手机通话记录,上面能看清楚每一个电话的通话时间及通话费用。他从最上面看了几行,便看不下去了。这么长的纸,他在打印时候足足等了有5分钟,要看完的话,需要50分钟。当然,他知道,这上面大部分通话都跟一个人有关——刀郎。 微博@三联生活周刊版权声明:凡注明“三联生活周刊”、“爱乐”或“原创”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三联生活周刊或爱乐杂志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刊、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联生活周刊”或“来源:爱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刊、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两个野心家 李松强的公司名字叫“鸿业”,可见他是有一飞冲天的志向。“每件事情做出来都是有商业价值的,只不过是多和少的问题,是你怎么把他做成品牌的问题。”李松强说,“从他最开始做出唱片之后,我们就越来越感觉到需要有些后续的事情。”所以,在做到《刀郎》的时候,李松强知道,是时候了,该七剑下天山了。新疆的发行公司说,找全国发行公司,能卖多少就卖多少。但李松强不这样想,“作为我们这个公司来说,我们一定要想到把它做得很好,所有的事情我们都要处理好。我们自己的发行公司做不好,必须找另外一家公司,这是你要很明白的一个问题,因为从一开始我就想把他做大了。德威龙虽然在新疆做得很好,但是在全国发行上就不行。在这时候,必须委托它在全国找一家很好的发行公司。谁做的最好,谁就来帮我把这件事情做完。”鸿业公司从一开始就把工作重心放在刀郎身上,他认为刀郎就是一笔财富,可遇不可求,再不拿出去,可能就会坐失良机。 当李松强包里背着刀郎的唱片离开新疆想找一家全国性的发行公司谈判的时候,他的底气是很足的,因为《刀郎》这张专辑在新疆每天的销售数字都在攀升。他相信,这张唱片在内地一定也会受欢迎。不管他跟谁谈判,他肯定要说的一句话是“这张唱片在新疆卖得特别好”。开始没多少人相信他的鬼话,很多公司提出各种各样的条件,李松强一律以不变应万变,像祥林嫂那样重复着同一句话:“这张唱片在新疆卖得特别好。”终于,有人相信了。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有时也会有一个男人。 登录 注册 退出 他讲了一个故事:“当时做第一张的时候,大家开会时就说,找一个内地公司发行。我说那发完了呢?他们说发完刀郎就火了。于是大家哈哈哈地在那里笑。”李松强也笑了,但是在笑的一瞬间,他的思维凝固在一个目标上——发行完一定让他火。 扫描下载三联中读App(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