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合作社生产经营良好,养殖肉猪383头、种猪21头,年出栏150头,年销售收入约140万元,利润可达65万元。同时,合作社注册了“农南山”商标、认证了有机猪和有机小杂粮,积极参加市农业农村局举办和组织的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借助苏陕扶贫和榆扬协作机制,全面推销农产品,猪肉和小杂粮远销北京、上海、扬州等地,市场渐渐打开了,村民的信心更足了。合作社还为贫困户提供农机、良种、技术培训等服务。合作社也被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扶贫资金成了股金,比发了强。”变成股民的贫困户们对这一举措高度赞赏。如今,财政资金折股量化的做法被市农业农村局总结为“南塔模式”,成为市农业农村局的亮点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市、区领导的高度认可,先后有2000多人前来考察学习。 驻村工作队有了扶贫工作思路后,高圪村就成立了横山区绿冠升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村干部和村民共同出资24万元,利用横山区每户6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和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帮扶的每户4000元资金为10户贫困户注资10万元,建起了黑毛土猪养殖场。又动员农业企业给村里捐赠10头种猪,这10头绿色有机猪成为了高圪村脱贫致富的起点。 只想,都是问题;肯干,才有出路。在榆林市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下,高圪村创新性地实施了“以贫困户为主体入股合作社”的农业产业扶贫模式,探索财政资金折股量化,完善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可以深度参与合作社的利益分配。一改过去“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使脱贫致富措施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 (编辑:) |